五夫理学小镇

五夫镇古称五夫里,其历史可追溯到晋代,有一蒋姓族人朝官五刑大夫,“五夫”由此得名。理学宗师朱熹 14 岁起定居五夫,从学、著述、授徒、生活近 50 年,创立朱子理学,成就了五夫理学之邦的美誉,使五夫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。至今,武夷山五夫镇还存留着 30 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,成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历史实物,五夫也成为瞻仰朱熹、研究理学,体验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重要基地。

45.5.jpg
45.6.jpg
45.7.jpg
45.9.jpg
45.10.jpg
45.11.jpg

五夫理学小镇

54.1.jpg

屏山书院

屏山书院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初为五夫刘氏家塾,学生以刘家子弟为主, 兼收里间乡人子弟,就读不拘贫富,深得乡人拥戴。朱熹小时也在这里就读,后来又陆 续在这里讲学、著述 30 余年。 据《刘氏宗谱》记载:淳佑二年(1224)刘子翚逝世近百年后,朝廷为褒扬他的教 育业绩,特钦命兴建屏山书院,使它由私创书院升格为国学,扩大屏山书院的建筑规模,按正规书院扩建,石门前有坊,并挂朱熹撰“屏山书院”四个大字的金匾。 书院入门有庑,主院设石坛,回廊曲折,甚为壮观。正屋分三进。第一进设“杏坛”, 为授课之所;第二进为“六经堂”,东为“复斋”西为“蒙斋”;第三进为山长所居及 书斋、书坊等。新建的屏山书院愈加庄重雄伟。元初书院曾毁于兵祸,明洪武二年(1369) 重修,历代均有修葺。民国初年,再次被毁,现仅存遗址。1992 年 12 月,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
54.2.jpg

文公山

2023年,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园旅游设施配套工程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,其中子项目文公山选址于五夫镇洋福垅,与朱子雕像相互呼应,构成了五夫古镇朱子文化瞻仰祭祀区。

该项目总投资约四亿元,占地面积88.512亩,建筑面积15132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积6492平方米,地下面积8640平方米,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齐康主持,东南大学金俊教授团队担纲设计。

文公山项目对传承国学文化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发挥重要作用。对培养文化自觉、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影响,对继承中华文化基因、延续中华文脉具有重要意义。

54.3.jpg

先贤古街

兴贤古街是五夫镇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景点之一,全街自南向北,古时由七贤、双溪、紫阳、朱至、儒林、中和、籍溪七坊组成。原有跨街牌坊(部分靠右)百岁坊、忠文坊、进士坊、贞节坊(陈妻)、节孝坊(刘妻)、贞节坊(彭姓)和积庆坊(詹姓) 等坊。另有“旌忠褒节”坊在开善寺,今废;屏山祠堂坊,在屏山书院旁,今废。古街今始于七市桥,终于玉虹桥,长条形笔直伸展,穿过五夫、五一、兴贤三个行政村,全长达一千余米,因“文革”或年久失修,一些坊门或牌坊已毁损。

古街上半部街道,主要是乡贤、绅士、学者、官宦世家的宅第,故间建有书院、家祠、牌坊杂在其间。宅第建筑多数宽宏轩伟,庄重肃穆。街面幽静整洁,古意盎然。下半部街道主要是商家、手工业者,间有少量豪富宅第,故建筑多有商业店面,手工业作坊,茶馆酒肆等,街面显得繁华热闹,但亦多古风古韵,众多文化遗址变化坐落于此。

54.4.jpg

紫阳楼

紫阳楼是南宋理学家朱子定居近50年的故居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3),朱子父亲朱松病殁,14岁的朱子遵父遗嘱,奉母投靠五夫胡、刘二氏,刘子羽为抗金主战名将,因与秦桧主和相对,此时归隐于五夫家中。他不负好友重托为朱子母子构筑楼房。因安居此。朱子为表示不忘先祖,徽州婺源有紫阳山,又以其父印章“紫阳书堂”故名新宅为紫阳书堂匾其厅堂。直到绍熙三年(1192)63岁的朱子举家迁居建阳考亭,共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为重要的50余年。

2014年,五夫镇党委政府在朱子遗迹进行保护过程中,找到民国詹继良所立的紫阳楼原址残碑,并通过刘氏宗谱图文记载位置对照,确定了紫阳楼原址所以位置。本着尊重历史事实和旅游开发的双重需要,五夫镇对朱子故居紫阳楼进行原址重建,并适当扩大规模。历经沧桑的朱子故居紫阳楼,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貌。

五夫镇古称五夫里,其历史可追溯到晋代,有一蒋姓族人朝官五刑大夫,“五夫”由此得名。理学宗师朱熹 14 岁起定居五夫,从学、著述、授徒、生活近 50 年,创立朱子理学,成就了五夫理学之邦的美誉,使五夫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。至今,武夷山五夫镇还存留着 30 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迹,成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历史实物,五夫也成为瞻仰朱熹、研究理学,体验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的重要基地。

b2_icon5.svg
guojiagongyuan1haofengjingdaogongzhonghao-548.png
b2_icon5-(1)1-283.png
fengjingdaoxiaochengxushouye-505.jpg